宁夏的著名土产枸杞如今再次走红市场。在产地,枸杞初步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育苗无性化、管理集约化、产后处理无公害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看到枸杞生产如此兴旺的景象,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地说,是科技拯救了宁夏枸杞。
在历史上经历过几起几落的宁夏枸杞,1996年再次陷入困境:宁夏枸杞栽培面积仅剩下2万多亩,这只相当于几年前面积最大时的一半,在全国只占6.8%,产量仅有110万公斤,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1.5%。
但宁夏枸杞的品牌和知名度还在,国内外市场对枸杞的需求量仍很大,于是,这期间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的外地枸杞乘虚而入,迅速占领包括宁夏在内的各地市场。这些枸杞冒用宁夏枸杞的包装,打着宁夏枸杞的品牌,凭着自己产量和价格的优势不仅打开了销路,而且挤走了正宗的宁夏枸杞。据权威部门测算,当时在宁夏各地市场上销售的枸杞中平均每三斤就有两斤是冒牌货。
实事求是地说,这时的宁夏枸杞同外地枸杞相比,虽然仍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优良品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些本该淘汰的低产劣质品种仍然生长在田间,一些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法也限制了枸杞的产量和效益,许多地方的亩产一直在七八十公斤左右徘徊,这就很难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更无法同外地亩产高、价格低的枸杞去竞争。销路不畅,得不偿失,促使许多农民挖掉枸杞改种庄稼,宁夏的枸杞栽培面积也因此一再萎缩。
拯救“红宝”!宁夏枸杞产业的状况,引起自治区领导及有识之士的忧虑。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宁夏枸杞优势的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含量不高;要重新振兴枸杞产业,必须加大其中的科技含量!
1997年,宁夏林业厅、财政厅联合启动“宁夏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项目,正式打响了宁夏枸杞名牌保卫战。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实施了枸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推广项目,科技人员认真总结并大力推广了宁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枸杞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
集中推广名优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栽培。这次他们选取宁夏自己培育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的优良品种宁杞1号等作为重点推广品种,彻底淘汰了种植多年的低产劣质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确保宁夏枸杞在品种上的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他们革新育苗技术,解决了后代植株变异问题。在栽培技术方面,他们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增加栽植密度、革新修剪技术、改进肥水管理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等有效手段,实现了枸杞生产的优质高效。
他们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防治技术正在走向成熟。
针对传统制干工艺晾晒时间长、受天气影响大、易霉烂变质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他们推广了宁夏枸杞研究所研究的隧道式热风烘干技术和油脂冷浸灭菌技术,克服了日光晾晒的弊端,缩短了制干的时间,减少了各类污染,保持了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提高了特等果和甲等果的比例。而真空和充氮包装,则有效地延长了保质期,保证了枸杞质量。
科技含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宁夏枸杞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枸杞亩产由过去的不足100公斤提高到200多公斤。宁夏农科院园林场的6000亩机械作业枸杞园平均亩产达200公斤,高的达250公斤。而中宁县的万亩枸杞园亩产则超过300公斤,最高的竟达400—450公斤,产值超过9000元。宁夏枸杞的投入产出比由原来的1:1.6提高到1:3。
为使硬枝扦插、大苗建园等高新栽培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有关部门举办自治区级技术培训班5期、市县技术培训班700期,印发《宁夏枸杞栽培技术规程》、《宁夏枸杞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枸杞田间管理历》1.2万套。
宁夏夺回了宁夏枸杞的市场份额,宁夏枸杞的产量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